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国补”最大受益者?小米手机时隔10年再成中国出货第一

2025-04-23 17:12:00     阅读量:0

(文/汤普济 编辑/吕栋)

4月23日,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在“国补”政策叠加春节销售旺季的共同推动下,同比增长3.3%,达到7160万部,延续了过去五个季度的增长趋势。

但这家机构认为中国手机表现不及预期。报告认为,“国补”政策未能更有效地推动市场需求的增长,安卓市场中更多价位段的产品可以进入到“国补”行列中,因此市场表现相对更好,同比增长5.3%;苹果iOS市场依然面临较大内外压力,第一季度同比继续下降9.0%。

“随着国际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环境面临着强劲挑战,即使‘国补’政策未来做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调整,但2025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仍需应对更大压力。”IDC表示。

图源:IDC

从具体排名来看,自2015年第三季度以来,小米时隔近10年,再次重登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的位置,出货量连续七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IDC认为,小米在“国补”政策下获益最为明显,第一季度在头部厂商中同比增幅最大。依靠15系列的成功,小米在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份额稳定在第三位。

华为一季度市场份额18.0%,位居第二,出货量保持稳步恢复。报告提到,华为继续引领行业创新发展,新形态的折叠屏Pura X系列带来全新硬件使用体验的同时,作为第一个全部预装HarmonyOS Next的产品,代表着华为今年全力推动鸿蒙生态的决心。

OPPO延续上季度反弹趋势,出货量同比增幅达3.3%,上升到国内市场第三位。Find X8系列继续畅销,全新折叠屏Find N5系列帮助OPPO在1000美元以上市场同比增幅达到三位数。报告提到,依靠Reno系列与子品牌一加Ace系列,OPPO在300-500美元中端市场位居第一。产品策略调整成功,Color OS也成为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的重要加分项。

vivo在第一季度主要借助“国补”政策清理渠道库存,出货量数据明显少于实际销售数据,减轻渠道负担,轻装上阵,为下一季度覆盖多个价位段的新品集中上市做好准备。但出货量依然保持2.3%的同比增长,并且在200-300美元市场保持份额第一。IDC指出,今年是vivo成立30周年,未来将发挥在手机和AI上的优势,与MR头显与人型家用机器人深度融合,推动整个智能硬件行业的发展。

苹果是TOP5厂商中唯一同比下降的品牌。报告分析指出,外部由于“国补”政策要求限制,最畅销的Pro&Pro Max机型难以参与其中;内部仍然在进行渠道政策调整导致苹果的市场表现难有改善。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宏观经济的波动将导致苹果在中国市场面临更大压力。

图源:IDC

再来看折叠屏,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284万台,同比增长53.1%,继上个季度在近两年首次同比下降以后,市场表现有所回暖。但IDC认为,这个好转主要来自于产品节奏的变化:华为Mate X6系列相比上一代产品上市时间的推后导致出货高峰后延,以及OPPO时隔一年多以后重新发布折叠屏产品。“市场需求并无更明显的改善。折叠屏市场今年依然会处于一个调整观望阶段。”

各厂商中,华为凭借全面的产品形态市场份额超过四分之三;荣耀在折叠屏手机市场保持第二位,份额9.1%,产品力获得消费者认可; OPPO凭借全新轻薄大折叠Find N5系列重返市场第三位,市场份额7.1%;小米和三星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位,市场份额接近。

图源:IDC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指出,年初大家对于“国补”政策寄予厚望,希望可以明显拉动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需求。不过“国补”政策在推行初期虽一度点燃市场热情,但随着时间推移,因补贴力度有限、落地执行存在梗阻等问题,市场拉动效果逐渐式微,远不及预期。与此同时,2025年智能手机市场还会面临成本持续走高的困境,叠加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持谨慎态度,消费信心与购买力显著下滑等挑战。

“在此背景下,1500-2500 元价格区间的性价比产品,成为手机厂商今年竞争与投入的核心战场。无论是深耕国内市场,还是拓展海外版图,厂商唯有立足自身,聚焦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打造兼具差异化优势与高吸引力的优质产品,并合理把控价格,才能突破外部环境制约,激发消费者主动消费意愿,实现品牌与市场的双向奔赴。”他说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