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漯河监管分局:“四个三”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取得成效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通讯员 顾飞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漯河监管分局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督促指导银行机构不断优化信贷管理流程、强化项目对接走访、紧盯项目问题修复,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为项目建成交付提供资金支持。
制定“三项制度”,确保专班实体化运作成效。配合政府建立完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制度,推动融资协调机制专班制定细化会商制度、值班值守制度以及工作纪律要求等三项制度,实现制度上墙、纪律入心,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压实专班成员单位责任。推动设立专班热线电话,主动将热线电话及办公地点向全市房地产项目企业公开,便于企业来电来访咨询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政策、了解工作进展、反馈困难问题。
开展“三轮筛查”,分类施策推动项目有效对接。推动专班成员单位、银行机构及房地产企业对全市问题项目进行3轮筛选评估,根据项目的经营情况、资产情况、融资需求等情况进行研判分类,对个别争议较大项目进行实地核实,将项目按照问题性质、修复难度进行分类,逐类明确处置办法。先后印发《关于做好重点项目对接工作的通知》等4份文件,组织银行机构制定对接资料清单,在与项目对接过程中实现一次性告知,在项目企业提供资料过程中做好指导与督促。
运用“三项机制”,促进项目问题反馈修复。搭建对接问题日报机制,建立专项统计台账,按日梳理汇总项目对接情况、存在的问题,分析研判问题化解路径,指导银企形成合力推动整改。搭建市县(区)纵向联动机制。针对银行对接情况及新发现的问题,以市专班名义向县区专班进行通报,确保市县(区)两级专班信息共享、节奏同步。督促各县区专班积极发挥属地作用,对反馈的问题项目落实销号管理,督促项目企业和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建立专班互动机制。针对解决难度大的涉法涉诉问题,通过召开项目汇报会、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问题详情,做好项目问题分类,研究提出问题化解建议,及时移交府院联动专班。
紧盯“三个频度”,加快项目授信放款。坚持“日监测、周调度、常督导”。按日统计银行机构项目授信项目放款情况,了解各机构工作进度。每周至少一次组织成员单位、银行机构以及部分项目企业围绕银行对接情况、项目问题整改情况、贷款投放等问题进行会商研判。定期通报各银行机构工作推进情况,对工作滞后的机构开展工作约谈5次,严格落实“扩围增效”工作要求,推动6个“备案制”项目纳入“白名单”管理,新增贷款规模1.77亿元。截至3月末,全市“白名单”项目获得授信共18.18亿元,放款15.7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