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鄠邑 | 法律援助赋能助残事业 专题培训筑牢保障基石
为强化残疾人群体法律援助服务水平,2025年4月24日,西安鄠邑区法律援助中心以鄠邑区残联法律援助工作站更新升级为契机,邀请陕西谷正律师事务所赵思悦律师为各街道办、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开展法律援助及残疾人相关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培训活动聚焦法律援助规定、残疾人权益保护、残疾人出行交通规范,通过“法条解读+案例剖析+互动答疑”的形式,为基层助残工作注入法治动能。

培训开始后,鄠邑区法律援助中心刘主任首先介绍了法律援助工作,重点说明经济困难承诺制、无固定收入残疾人免于经济审查等惠民政策,并结合鄠邑区实际,为各位专委梳理了法律援助申请流程。确保残疾人群体申请法律援助享受绿色通道、上门受理等特色服务。

培训围绕 "法治护残" 核心目标,分模块展开深度教学。针对《法律援助法》实务指引,赵律师通过 "听力障碍者讨薪案"、" 精神残疾人遗产继承纠纷案 "等典型案例,以及刑事、民事、行政多领域法律援助范围讲解,现场演示专职委员“三步工作法”,切实提升专职委员协助残疾人维权的实操能力。

针对残疾人出行安全这一民生关切问题,培训专门设置《非机动车交通安全法》专题,通过非机动轮椅车通行规则解析,详解安全驾驶注意事项、限速标准、无障碍设施使用规则等规定,结合 "肢体残疾人驾驶非机动车碰撞责任划分"、" 残障人士交通事故司法救助 "等实务问题,系统讲解事故现场处置、责任认定申请、损害赔偿途径等法律要点,助力构建" 预防 - 处置 - 救助 " 全链条安全保障机制。

培训最后设置 "案例问诊"、" 工作难点会诊 "互动环节,围绕" 小区无障碍通道被占用如何维权 "、"精神残疾人法律援助申请主体资格认定" 等基层工作痛点,组织律师与专委现场研讨解决方案。参训专委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既有宏观政策解读,又有微观操作指引,特别是 "法律条文 + 助残场景 + 典型案例" 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为日常工作提供了 "法律工具箱"。
以法护“残”,让爱无“碍”。鄠邑区法律援助中心将持续发挥残联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职能,通过律师定期值班为广大残疾人群体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指导,积极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用专业与温情守护残疾人群体的合法权益,让法治的温暖流淌在每一个角落。
编辑:赵佳欣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