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提心吊胆”到“安居乐业” 地灾避险搬迁托起群众安居梦~

仪陇融媒(记者 张义明)地灾避险搬迁是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和发展工程。我县抢抓国家地灾避险搬迁政策机遇,高质量推进安置点建设。截至目前,全县统规自建聚居点的所有地灾避险搬迁农户已全部搬进新家,实现“安居梦”。

走进大寅镇九龙社区、高山村等聚居点内,独具川北民居特色的新房坐落有序、层次分明,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蜿蜒环绕。搬迁户家中现代化家电家具齐全,独立厨卫、热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对比以前的生活环境,住进新家的农户感慨良多。

大寅镇海螺桥村民袁曾蓉:
“从前挑水要走三里地,现在24小时热水到家,这日子越过越亮堂!”

据了解,大寅镇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9处,自2024年7月实施国家地灾避险搬迁项目以来,镇上多措并举,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
大寅镇副镇长李敏:
“为让地灾避险搬迁户早日搬进新家,镇上组建工作专班,推行挂图作战的办法,一周一检查,一月一通报;遇到具体问题,领导现场督办,优化方案,确保高质量完成这项民生任务。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实现了让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搬出旧宅,乔迁新居,不仅是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更是寄托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搬出后,各安置点还同步谋划产业配套,想办法为群众增收。
高山村党支部书记易礼康:
“根据搬迁户的自身情况,一是组织他们到附近的养殖基地务工,二是根据时令节点,有序安排到村集体经干活;三是为他们规划出发展产业的项目,确保搬迁户收入不断增加。”

福临乡红花井农村社区晒金石集中安置点紧邻场镇,4户避险搬迁群众在春节前已全部入住新居。村民曾桂芳搬进新房后,还在春节期间为孙子操办了婚事,双喜临门。社区干部看到漂亮的新楼房,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红花井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林勇:
“住进新房子后,他们不再有安全隐患了;他们的孙辈上学读书,两三分钟可以到学校,不再用接送;他们还可以到场镇上做点活路,挣点零花钱。”
福临乡红花井农村社区集中安置点的农户,家门前都有一块面积30多平方米的菜园子,平日自己种上时令蔬菜,方便也很生活。


我县地灾隐患点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危险性大的特征。我县精准摸排2653户地灾隐患户,全县上下联动,积极争取中央国债资金1.1758亿元,规模居南充市首位。国家的项目资金犹如一场春雨,37个乡镇集中安置点和分户自建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迅速矗立起来。其中,大寅、立山、福临等19个乡镇集中安置点达到44处,安置197户群众578人。从“提心吊胆”到“安居乐业”,地灾避险搬迁工程不仅守护了群众生命安全,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