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脆金黄的甜枇杷,快到“乡村艺先生”的镜头里来
16名摄影人,一头扑进了郁南县建城镇白天村的枇杷林。那里的累累果实,吸引着他们的镜头。4月19日,一场聚焦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摄影采风活动在郁南县建城镇白天村火热开展。这是郁南县积极开展“艺起乡见‘百千万’”系列活动之一,郁南县摄影协会组织16名摄影界“乡村艺先生”深入乡村一线,用镜头捕捉乡村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机。

小孩满眼馋意地看着如鸡蛋般大小、黄澄澄的枇杷 聂的 摄
“乡村艺先生”们背着相机,穿梭在村道小巷、漫步于田间地头,真切感受“百千万工程”给乡村带来的巨变。在天马山,当满山金黄的枇杷映入眼帘,他们瞬间被这丰收之景吸引。快门声声,镜头从不同角度记录着。有的蹲下身子,以低视角拍摄,让枇杷与翠绿的枝叶相互映衬;有的站在高处,用广角镜头将漫山枇杷尽收画面。
比枇杷果更吸引人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在树上采摘枇杷,动作娴熟,不一会儿篮子就装满了。一篮一篮的枇杷搬运到路边,经过仔细的包装,整齐码放在礼盒中,即将换来村民们致富收入。“辛苦赚来自在食”,这句广东俚语充分表达了辛苦劳作的人们为何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摄影人们深受感染,用镜头讲述着乡村的变化与故事。镜头下的白天村,既有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又有村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生活,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

“乡村艺先生”们对着丰收场景一顿猛摄 张健珍摄

忙着收获的果农 张健珍摄

“乡村艺先生”来到白天村 谢梓成

摄友们在交流着刚拍摄的作品 杜海洪 摄
活动结束后,“乡村艺先生”们相机收获满满,胸中也收获满满。他们说,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创作更多反映“百千万工程”成效的作品,用镜头展现乡村魅力,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的发展与变化。

“乡村艺先生”们在白天村创作之后的合影
据悉,今年以来,郁南县广泛组织动员各文艺团体、行业协会会员到各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进镇包村”,以“艺术村长”“乡村艺先生”形式扎根乡村。他们组织策划文艺活动、组建特色文艺团队、宣传思想文化政策、弘扬乡村文艺资源,以文艺形式凝聚人心、汇聚民力。不同领域的“乡村艺先生”,用文艺的形式帮助所驻村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农产品等宣传,用“文艺”赋能助力“百千万工程”。
文 | 记者 郑俊良 通讯员 张健珍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