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我,一个男人,竟然得了产后抑郁!”90后宝爸放弃2万月薪事业全职带娃……

2025-04-24 11:53:00     阅读量:0

“我,一个男的,竟然得了产后抑郁”

这是92年的“茉莉爸”

在视频平台上的自述

网友“茉莉爸”发视频称,自己放弃事业全职带孩子,面临身心双重压力,不断经历与伴侣争吵,和妻子已经离婚。

“茉莉爸”是兽医专业硕士毕业,此前平均月收入有2万左右,2023年5月女儿出生。在前妻产假结束后,他开始承担带娃任务。一年多来,“茉莉爸”缺乏个人时间,加上得不到家人的理解,甚至一度抑郁。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双方决定离婚。

01「产后抑郁」是一种育儿处境

通常,“产后抑郁”这个词,与妈妈身份联系在一起。但当性别翻转,爸爸带娃也遭遇了同样的痛苦和委屈。

“茉莉爸”不是个例,事实上,很多新手父母都曾经历带娃的苦闷。在“茉莉爸”的评论和私信中,女性和男性家长均向他表达过自己的痛苦和不被理解。“产后抑郁”并非天然地与性别相关,而是一种育儿处境。

在“茉莉爸”的自述中,他面临这些困境:

放弃2万月薪职业,感觉“被浪费了!”

生活状态落差造成的失衡感

整夜失眠,半夜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得不到另一半和家人的理解

除了感到烦躁、压力大之外,父亲的产后抑郁还会有这些症状:

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对于各类活动明显丧失兴趣

体重的明显波动

疲惫、嗜睡或睡眠不足

生理性的躁动

感到愧疚没有价值

无法集中注意力

偶尔想到死亡

……

在部分男性身上,产后抑郁还会出现躯体化的倾向。他们可能会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比如胃痛或头痛,但却很难察觉这些身体症状是由于情绪引起的。

除了症状隐蔽之外,更大的问题是,男性一般不愿承认自己在育儿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

在如今的文化环境中,心理问题依然与“脆弱”紧密联系。“做父亲就该坚强”的刻板印象,让父亲不愿暴露自己的脆弱情绪,即使患上“产后抑郁”,依然不愿察觉、不愿承认、更不必说寻求专业治疗的原因。

02 抑郁常常和经历有关

生活在身心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的

环境里,人便会抑郁

让大多数人接受抑郁症是病的主要证据是:患者的大脑的确发生了一些生理性变化。但这不一定是造成抑郁症的全部原因,有时候,它是一个信号,告诉你目前的生活环境出了一些问题,你的身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 Johann Eduard Hari 的 TED 演讲

JohannEduardHari是英国一位科普作者,也是一名长期的抑郁症患者。他在探寻抑郁症成因的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容易引发抑郁的因素,和生理因素无关,而和生活方式有关。比如:孤独、遭受霸凌和虐待、社会边缘人士、频繁搬家、很少接触大自然等。

每个人都有自然的心理需求:归属感、感到你的生活有意义和目的、希望人们关怀并重视你、一个有意义的未来。这是完全正当而合理的,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环境里,这些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久而久之,你抑郁了。

比如产后抑郁症。刚生产完的女性身心脆弱,需要极大支持,而大多数母亲面临的现实令人沮丧:家人更多注意力倾向婴儿,缺少对母亲的关注;或者丈夫无法提供有效支持,让母亲承担了过多的育儿压力;夫妻关系存在问题、健康状况不佳或面临工作威胁等。

03 父亲「产后抑郁」影响整个家庭

1.提高母亲「产后抑郁」复发的可能

随着夫妻转变为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伴侣的支持会变得更加重要,因此互相之间对情绪的影响也会变得更大。

2.引发孩子的品行问题

研究表明,父亲在伴侣从产后抑郁症恢复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果父亲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可以缓冲抑郁症母亲对孩子造成的不利影响。反之,如果父亲的心理健康也出现了问题,就会加剧孩子患精神病理学的风险。

3.抑郁情绪在家庭系统中传递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成员的情绪和行为是相互作用的。家庭其实是父亲、母亲和孩子之间互动的动态系统。而如果有一方患有抑郁症,这种抑郁情绪就很有可能在家庭系统中传递。

主流的性别文化在源源不断的生产两种父亲,一种是「缺席的父亲」,另一种是「抑郁的父亲」。

「缺席的父亲」,或许是在家庭中最常见到的父亲形象。这些父亲将家庭视为女性化的空间,因为身处的环境告诉他们,公共空间才是能够实现男性气概的领域。在缺乏良好父亲榜样的时代中成长,他们也像自己的父辈一样,将父职简化为一种支持家庭的「经济责任」,但却忽视了对伴侣和孩子的亲密。

而在另一端,当男性们不想再缺席育儿责任时,可能就会变成「抑郁的父亲」。

因为不知道真正的「好父亲」是什么样,他们需要从头开始亲身实践,像母亲一样去面对育儿过程中的压力、困难与忧虑。「产后抑郁」则是男性们在成为「好父亲」的道路上,需要面对的第一道考题。

但无论是缺席的父亲,还是抑郁的父亲,我们对父亲的想象总是被禁锢在一个固定的框架里。在这个时代,父亲本身就是一种需要被重新定义、重新发明的形象。

(来源:综合自浙江之声微博视频号 新闻晨报 简单心理)

返回顶部